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卓越:梯队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大德路总院
科研
中医证候研究团队
广东省中医院
[2]中国中医科学院
[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性
自噬
中枢敏化
蛋白激酶C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内脏高敏感性是IBS-D的核心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脊髓后角中枢敏化是形成IBS-D内脏高敏感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可能通过调控中枢敏化的诱导、形成和维持,参与了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自噬调节分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影响中枢敏化NMDAR-PKC-ERK1/2关键信号通路相关。具体表现为激活mTOR抑制自噬,蛋白激酶C(PKC)活性升高,导致痛阈降低并提高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阻断mTOR促进自噬,PKC活性降低,可提升痛阈并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 . 8 1 7 0 3 9 9 2 , N o . 8 1 9 7 4 5 6 3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8M64022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192184),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No.A2017394),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No.YN2016QJ14)
基金编号:
N o . 8 1 7 0 3 9 9 2 , N o . 8 1 9 7 4 5 6 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邮编: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吴皓萌,唐旭东,王凤云,等.自噬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26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