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16srrna测序探讨特应性皮炎湿证特征与皮肤菌群的相关性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难治性慢病重点实验室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4]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
出处: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湿证 皮肤菌群 16S rRNA测序

摘要: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湿证特征与皮肤菌群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和探索AD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4例AD患者以及33名健康人进行肘部的皮肤样本采集。提取样本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扩增,Illumina Miseq2平台进行序列测定。Qiime 2(v2020.2.0)软件按照99%的相似水平对测序序列进行OTU聚类分析和比对注释、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和Metastats差异分析,并采用统计软件Stata 13.1分析样本在属水平上的差异。按《中医湿证评估量表》对所有湿证条目进行评分,剔除2名湿证信息不全或模糊的健康人,分为湿证和非湿证,分析AD的湿证特征以及湿证与非湿证的皮肤微生态结构差异。结果:AD组湿证9例,非湿证15例,健康组湿证4名,非湿证27名,AD组湿证比例显著大于健康组(P=0.013)。AD患者出现湿证条目频率最高的是倦怠思睡和舌苔厚腻,其次为面色秽浊如有污垢、面部/头发油腻、口黏腻、渴不欲饮水。AD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葡萄球菌属;AD非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双歧杆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健康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金黄杆菌属;健康非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不动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等。湿证和非湿证组间有显著差异的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属(P=0.038)、不动杆菌属(P=0.037)、金黄杆菌属(P=0.013)。AD湿证组和AD非湿证组差异较明显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P=0.095)、短波单胞菌属(P=0.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非湿证组和健康非湿证组组间差异较明显的优势菌属为短波单胞菌属(P=0.00048)、莫拉菌属(P=0.022)、副球菌属(P=0.0013)、皮肤杆菌属(P=0.015)、葡萄球菌属(P=0.0000042)。结论:湿证是AD发病以及病情加重的主要证候,皮肤菌群的改变可能作为湿证症状的客观评价指标以及中药治疗的靶点,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深入探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药防治难治性慢病重点实验室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