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肘窝部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方法, 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性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的AD患者8例和健康者8例, 采集其肘窝部皮肤刷洗标本进行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 探讨生长温度、气体环境、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等条件对皮肤细菌生长的影响, 建立人体皮肤菌群培养的方法。基于该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的AD患者34例[年龄(14.43±8.03)岁, 男21例, 女13例]和健康志愿者者26例[年龄(29.38±7.47)岁, 男12例, 女14例], 对其肘窝部皮肤菌群进行定量培养, 采用MALDI-TOF质谱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菌落计数。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AD患者和健康者肘窝部皮肤菌群结构差异, 以及AD患者中肘部皮损者与肘部非皮损者的皮肤菌群结构差异。最终, 结合AD患者的菌群培养结果及其局部皮肤损伤严重程度,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计数在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人体肘窝部皮肤菌群培养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 ℃, 最适pH值为6~7, 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5.0%, 其中以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检出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定量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发现:健康对照组肘部皮肤菌群在种属上的多样性比AD组(AD皮损组和AD非皮损组)高, 而AD患者中AD皮损组肘窝部皮肤细菌的总体分布密度明显高于AD非皮损组和健康对照组(H=24.25, P<0.05;H=13.41, P<0.05), 且从AD皮损组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与A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1, P<0.05)。结论基于上述培养方法, 采用定量培养获得的皮肤菌群多样性数据, 尤其是血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 可作为评估AD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的微生物学指标, 对指导AD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