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抑郁、失眠在针刺治疗下的交互作用:随机对照试验二次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3]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失眠障碍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二次分析 中介效应 潜剖面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优化针刺方案治疗抑郁失眠共病患者情绪与失眠症状改善的交互作用。方法:对一项针刺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二次分析。将140例抑郁失眠共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优化针刺组(70例,脱落8例)和常规针刺组(70例,脱落8例)。常规针刺组针刺印堂、百会及双侧合谷、太冲;优化针刺组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加刺双侧列缺、照海,并于于双侧心俞、胆俞及双侧肾俞、安眠两组穴位交替施皮内针疗法。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分别评价PSQI与HAMD-24情绪相关因子的中介效应;根据HAMD-24评分采用潜剖面分析对患者进行亚组分类,并进一步对各亚组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PSQI在优化方案改善抑郁情绪的间接效应为3.052(95%CI[1.407, 4.697]),占总效应的77.5%;而抑郁情绪在优化方案改善PSQI的间接效应为0.479(95%CI [0.024, 0.935]),占总效应的14.8%。潜剖面分析根据情绪和失眠症状将患者分为3类,仅在抑郁失眠症状相对较轻的亚组中可见优化针刺方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案的统计学差异(PSQI:95%CI [-10.98, -5.44],P < 0.001;HAMD-24:95%CI [-12.31, -3.73], P = 0.001)。结论:优化针刺方案主要通过改善失眠症状进一步改善抑郁情绪,相比常规针刺方案其在轻症患者中更能体现疗效优势。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