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中医湿证特点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4]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湿证 横断面研究 典型特征 高危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湿证与初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以下简称肠癌)患者疾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共调查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湿证诊断标准》判别患者湿证与非湿证,并进行相关疾病信息收集,对比初治结直肠癌患者湿证与非湿证之间的差异。【结果】(1)人口学资料:湿证患者占86.84%(132/152),非湿证患者占13.16%(20/152);湿证与非湿证患者在年龄、性别、饮食偏好、吸烟史、居住地潮湿情况、体质量指数(BMI)、体力状况(PS)评分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舌象特点:2组在舌色、腻苔和黄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湿证患者更多表现为淡红舌、黄腻苔,提示舌象结果有助于湿证的诊断。(3)湿证的症征信息特点:湿证患者的症征信息以舌苔腻(91例)、肠鸣(78例)、便溏(68例)多见;量表与临床诊断基本符合,诊断一致率为71.05%(108/152),在诊断有出入的患者中症状以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4)疾病特征:2组患者在T分期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证组的原发肿瘤更多分布于T3-T4期,而非湿证组的Tis-T2期与T3-T4期均有分布;2组患者在周围神经浸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湿证组无周围神经浸润比例要明显高于湿证组;其余疾病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证诊断标准》可作为临床上肠癌湿证诊断的辅助工具;初治结直肠癌中湿证患者占比超8成,其典型特征为舌苔腻、肠鸣及便溏,且湿证与部分临床预后高危因素有关,因此肠癌湿证的诊断对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4]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