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2]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武汉 430065
[3]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4]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广州 510000
[5]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027
出处:
关键词:
中医证候
诊断标准
研制现状
病证结合
思路与方法
摘要:
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证诊断标准”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制定方法上,运用到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应用模式上,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应用较为广泛,操作性强,更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总体来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标准化的工具。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主线或将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主,同时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学规范,强化诊断性试验的应用;重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探索并构建微观诊断指标体系或是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突破口。
基金: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No.SZ2021ZZ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9YFC1708501),佛山市科技
创新项目中医药领域先行先试科技攻关专项(No.20200010055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YZX-202218)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3]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4]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广州 510000
[5]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027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佳乐,张逸雯,王孟秋,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制现状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