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深圳,518000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2]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中医证型
病程
前瞻性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实施前瞻性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病6个月内患者中医证型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吞咽障碍情况及营养状况的关系,初步探索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病6个月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至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神经科住院部确诊为中风合并吞咽障碍且符合课题标准的7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辨证的方法充分采集患者中医证型、年龄、性别、病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法(SSA)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价其营养状况.比较主要中医证型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证型分布以风痰阻络证较为多见(38例,占54.29%),其次为气虚血瘀证(26例,占37.14%),而肝阳暴亢证(2例,占2.86%)、痰热腑实证(3例,占4.29%)、阴虚风动证(1例,占1.43%)则相对少见.各主要证型间患者年龄、性别、洼田饮水分级、SSA评分、MNA评分、MNA营养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各主要证型间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平均病程为(5.83±6.50)d,风痰阻络证及气虚血瘀证平均病程分别为(12.61±20.09)、(66.00±60.150)d.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病6个月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而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则相对少见;各证型的分布在病程方面差异较大,急性期以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则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88)
基金编号:
81373800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深圳,51800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22楼针灸科,邮编: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罗菁,崔韶阳,王曙辉,等.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2):8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