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广东省中医院
[2]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五科,广东 广州,510000
大德路总院
脑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
[3]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广东 广州,510000
大德路总院
影像科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09):794-797.
ISSN:
1003-2754
关键词:
脑桥梗死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腔隙性梗死
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梗死病灶形态与病因机制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2019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25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梗死病灶形态类型分为脑桥旁中梗死(PPI)和脑桥深部小梗死( SDPI).两组患者均在急性起病10 d内接受基底动脉的3. 0T 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 HR-MRI)检查,依据HRMRI基底动脉管壁与穿支动脉的特点区分不同的梗死病因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和腔隙性梗死(LI).比较两种分型方法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DWI梗死灶形态分型显示,PPI组有15例(60. 0% ),SDPI组有10例(40. 0% );HR-MRI的病因机制分型显示,BAD组有23例(92. 0% ),其中15例均表现为脑桥旁正中梗死,8例表现为脑桥深部小梗死,LI组有2例(8. 0% );两种影像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PI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发病机制一致,SDPI需进一步接受高分辨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梗死发病机制.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科研项目(2017KTSCX039)
基金编号:
2017KTSCX039
第一作者:
杨曼纯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通讯作者:
白小欣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杨曼纯,白小欣,龙玉,等.高分辨核磁共振对脑桥梗死不同病灶形态类型的病因机制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09):79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