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龙岗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省深圳市,518172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传统疗法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大德路总院
传统疗法科
广东省中医院
[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95
出处:
ISSN: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针灸疗法
数据挖掘
应用规律
摘要:
目的 初步构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应用规律.方法 于2016-07-10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与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07-10.参照《针灸学》《中药学》对纳入文献的针灸疗法、穴位及归经等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和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和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992—2016年发表的合格文献72篇,治疗措施使用频次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针刺+中药(11次)、耳压+中药(4次)、腹针(4次)、雷火灸+中药(4次);针灸疗法穴位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关元(86次)、三阴交(61次)、气海(61次);在针灸疗法+中药中,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当归(26次)、延胡索(21次)、莪术(20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频药穴中(穴位20个、中药14味),穴位与中药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延胡索-气海.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若将高频药穴分为2类:一类为延胡索-气海-子宫-三阴交-关元(主药穴),其余为一类(配药穴);若将高频药穴分为11类:延胡索-气海、子宫、三阴交-关元3类为主药穴,其余8类为配药穴.结论 基于实际临床文献数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结合中药等多种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并形成一定的穴位结合中药使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03682)%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61120、20161025)%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LWS20150515094634390)%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519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龙岗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省深圳市,518172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赵健,梁玉丹,王小寅,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规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01):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