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中医院
[2]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9):3721-3724.
ISSN:
1673-1727
关键词:
醋柴胡
肝郁证
肝保护
Na+-K+ATP酶
Ca2+-Mg2+ATP酶
P-糖蛋白
RT-PCR
摘要:
目的:探讨醋柴胡不同提取部位治疗肝郁证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出空白组,其余夹尾制备肝郁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醋柴胡不同部位提取液治疗3d,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酸(TBA),肝脏组织的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RT-PCR法检测P-gp mRNA含量.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肝功检测指标均升高(P<0.05,P<0.01),而醋柴胡多个部位均能降低肝郁模型大鼠的ALT、AST和TBA水平;增强ATP酶活力,其中水提液部位(WE)、正丁醇部位(BE)的Na+-K+、Ca2+-Mg2+ATP酶活力明显提高(P<0.05);RT-PCR实验显示醋柴胡各部位均能降低P-gp基因表达(P<0.05,P<0.01).结论:醋柴胡各部位能够改善肝郁证导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Na+-K+ATP酶、Ca2+-Mg2+ATP酶、P-gp调控有关.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573612)
第一作者:
陈振兴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通讯作者:
赵瑞芝
通讯机构:
[2]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510006
[*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院中药制剂实验室,邮编:510006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振兴,赵瑞芝.醋柴胡不同部位对肝郁模型大鼠肝脏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P-糖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9):372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