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510700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针刺
周围性面瘫
功能重组
经颅磁刺激
摘要:
目的:运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大脑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的功能重组情况,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方法:纳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0例,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和面瘫治愈后行TMS运动皮层定位检查,记录第一骨间背侧肌和口轮匝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振幅、潜伏期以及手区与面区的有效刺激面积,绘制二维皮层位域图,比较分析患者治愈前后自身手区与面区振幅、潜伏期和有效刺激面积的变化.结果:受试者面瘫同侧大脑运动皮层面区扩大较明显,手区的有效刺激面积扩大,且主要表现为手区与面区的交叉重叠区的扩大.其中手区MEPs潜伏期变短(P<0.05),振幅降低(D<0.05);面区MEPs潜伏期变短(p<0.05),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调整大脑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重组;针刺作用通过调节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之间的竞争性的活动依赖性,弱化手区的功能,促进面区的功能恢复,是实现针刺治疗周为性面瘫可能的中枢机制.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273675),广东省自然基金团队项目(No.9351040701000001),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No.2014KT1304)
基金编号:
No.81273675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
[*1]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重点研究室,510006
[*2]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重点研究室,510006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赵斌,杨颖婷,黄健澎,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5):1963-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