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中医院
[3]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出处:
关键词:
合谷
口面部
感觉皮层
功能重组
摘要:
“面口合谷收”是上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指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 “合谷穴”能有效治疗大肠经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的疾患(如牙痛、面神经麻痹等).本研究采用单电极和阵列电极电生理技术探讨来自口面部和手部的传入在恒河猴感觉皮层神经元的位域关系,探讨“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在3b区可以记录到外周感受野分布在合谷穴区和口面部相互毗邻的神经元,也记录到合谷-下唇双感受野的会聚神经元.电生理学绘制3b皮层位域图的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确实是在3b皮层并不重合但相互接壤.结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3个月后3b皮层拇指-口面交接部神经元能够发生可塑性变化.口面部刺激引起反应皮层位域明显扩大深入到拇指的皮层1~2 mm处,表明拇指皮层位域发生了明显的功能重组.本研究表明,“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是相互间的接壤关系,并在神经损伤情况下会发生相互“入侵”的脑功能重组的可塑性变化.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1732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0CB530503)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351040701000001)资助项目
基金编号:
批准号:81173207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6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06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健华,高昕妍,徐婧,等.“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3):27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