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佛山市第五医院外科,广东佛山528211
[2]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外科,陕西西安710000
[3]广东省中医院大乳腺科,广东广州510120
大德路总院
乳腺科
大德路总院乳腺科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芳香酶抑制剂
骨疾病
代谢性
骨密度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初期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BMD)的变化.方法:选择55~65岁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已完成手术和/或辅助放化疗、拟做AI辅助治疗.分别在AI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时,检测血清骨形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ID)和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β-CTx),同时测量腰椎、髋部BMD(T值).结果:共纳入患者113例,平均58.9岁.全组PINP水平在治疗前已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较治疗前进一步上升(P<0.05);而N-MID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β-CTx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腰椎、髋部T值在治疗前已为负值,治疗后负值均进一步增加,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6个月后,除髋部T值与N-MID间未达统计学相关外(P>0.05),腰椎、髋部T值与各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均明显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55~65岁的乳腺癌绝经患者已经出现轻度骨丢失,AI治疗6个月时,骨转换活动进一步增强,应补给骨形成物质和抗骨吸收治疗.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佛山市第五医院外科,广东佛山52821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许湘宁,李雪莲,刘鹏熙.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初期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539-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