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登录
|
帮助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浅谈温病学辨证之眼目
11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姚耿圳[1]
*
;
李燕玲[1]
;
邹旭[1]
;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3):471-472.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41
ISSN:
1004-745X
关键词:
温病
温热论
辨证
摘要: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认为,伤寒学者想要达到“学者欲入精微”的境界,仅要在伤寒六经提纲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索.此话后来得到了刘力红教授的肯定,并在《思考中医》一书中围绕伤寒提纲展开了精彩的论述.所谓“提纲”,必有提纲挈领之要用,犹如金科玉律,具有不可更改的准确性、普遍性和科学性,而提纲以外的具体处方用药却可“随证加减”.因此,学习温病首先从提纲入门.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姚耿圳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姚耿圳,李燕玲,邹旭.浅谈温病学辨证之眼目[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3):471-472.
相关文献
[1]从痧象论治温热病卫气分证
[2]《温热论》对脓毒症治疗的指导意义
[3]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4]伤寒与温病下法的区别
[5]《温病条辨》三焦辨证活用——从三焦论治血脂异常
[6]《温病学》若干问题探讨
[7]从温病角度探讨消渴病的因机证治
[8]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9]温补方药为主辨证治疗病窦综合征临床报告
[10]结合岑鹤龄温病思想浅析卫气营血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