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分析:附1211例报告

Clinical analy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ary lesions of the breast:a report of 1 211 case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乳腺科,广东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头状瘤 管内 乳头状

摘要: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 211例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年龄分布、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情况、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1例患者中,乳头状瘤874例,乳头状瘤病231例,乳头状癌106例;恶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良性病变患者(P<0.01),31~50岁为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的高发年龄;16.0%患者有乳腺疾病手术史,乳头状瘤病患者中先后多次手术及同时双侧手术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患者(P<0.05);67.8%患者有不同性质的乳头溢液,乳头状癌患者中溢液病例少于良性病变患者,但血性溢液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约80%的良性病变术中可见肿块,恶性者术中均可见肿块,乳头状瘤病患者中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p<0.05),肿块>1.0 cm时常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癌患者肿块平均最大径(1.93±0.78) cm;导管造影及导管镜检查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彩色B超和钼靶(P<0.05).结论: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有一些共同表现,也有各自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的治疗.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乳腺科,广东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