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医教部,广东珠海,519015
珠海院区
行政
医教处
珠海医教部
广东省中医院
[2]广东省中医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120
大德路总院
行政
科研
人事处
科研处
科研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附子
《伤寒论》
《金匮要略方论》
文献研究
摘要: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工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项目(06-07ZQ07)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医教部,广东珠海,519015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郭丽丽,唐雪春.《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附子应用特点的文献研究[J].新中医.2011,43(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