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CM-Dil标记的脑内示踪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rats and intracephalic tracing of the stem cells after CM-Dil labeling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剂科,广州,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脑缺血 氯甲基苯甲酰胺 荧光染料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并探讨采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的可行性.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BMSCs,收集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4和CD29的表达率.加入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4h、21d和30d时的标记情况,通过描绘生长曲线明确CM-Dil对体外培养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CM-Dil标记的BMSCs立体定向移植至大脑纹状体区,于移植后7、14、21d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 BMSCs贴壁培养至第3代后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均一、排列有序,CD34、CD44和CD29表达率分别为1.71%、80.32%和84.89%.体外CM-Dil标记24h的BMSCs发出红色荧光,标记率为100%;21d后,经传代培养的BMSCs荧光强度与24h时点相近,但30d后荧光有所淬灭.标记后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未受影响,形态无改变.脑组织冰冻切片发现移植的BMSCs在7、14、21d时主要位于针道附近,并向周围扩散,数量逐渐减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 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较纯的BMSCs.CM-Dil染色简单、有效、无细胞毒性,体外标记BMSCs的最长时限为21d,可作为BMSCs脑内定向移植的体内示踪方法.

基金:

基金编号: 06301402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剂科,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