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12只)、MSCs移植组(MSCs组,8只)、心梗+MSCs移植组(M+M组,12只)、MSCs诱导移植组(M+A组,12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周行取107个MSCs移植至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功能,梗死区MSCs的鉴定及计数,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M组和M+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流动学参数与M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M+A组优于M+M组。心肌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M+M组(46.76±8.52个)和M+A(44.21±7.68个)组明显多于MSC组(22.51±3.59个,P(0.01)。VIII因子阳性数M+M组(35.68±5.03)和M+A组(33.08±6.12)明显高于MI组(18.32±3.88,P(0.01);M+M组与M+A组间无差别。结论MSCs移植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梗死区细胞数及改善梗死区血供而作用的,经诱导的MSCs移植疗效优于未经诱导的M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