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外三科,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式/中医药疗法 静脉血栓形式/中医病机

摘要: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型的变化与演变规律.方法:对其所得到的各证型的病例数利用Excel及SPSS13.0软件进行列表及建数据库,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型包括实证即脉络湿热型、脉络湿瘀型与气滞血瘀型与虚证即脾虚湿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各证型分布均匀,治疗过程的早期以实证多见,共占83.82%,治疗后期则以虚证为主,共占86.76%.治疗前为实证者在治疗后期多为虚证,气滞血瘀型在后期转变为气虚血瘀型多见,占58.33%,而脉络湿热型、脉络湿瘀型后期转变为虚证,但脾虚湿阻型与气虚血瘀型之间无明显差别.治疗前为虚证者在治疗后期仍表现为虚证,脾虚湿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在后期仍表现为相同证型的分别占80.00%、66.67%.结论:在治疗过程中证型演变规律在治疗早期以实证为多见,临床辨证为脉络湿热型、脉络湿瘀型、气滞血瘀型,治疗后期则以虚证多见,临床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气虚血瘀型,各证型分布均匀.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外三科,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