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
大德路总院
麻醉科
大德路总院麻醉科
广东省中医院
[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液动力学
氧代谢
摘要: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择期行OPCABG手术患者87例.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笑气、异丙酚行静吸复合全麻.采用肺动脉漂浮导管和连续心排血量方法测定血液动力学,分别在手术前(T1)、锯胸骨后(T2)、吻合血管桥前(T3)、吻合前降支时(T4)、吻合后降支或右冠状动脉时(T5)、吻合左回旋支或对角支时(T6)、血管吻合完成并恢复心脏自然位置(T7)、闭合胸骨前(T8)及手术结束时(T9)等时间点测定及计算血液动力学参数;分别在上述的T1、T2、T3、吻合开始后1.5 h(T4-8)、及T9的5个时间点检测动脉、混合静脉血气,并进一步计算氧代谢参数包括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ERO2)等.记录术后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与T1相比,T2与T3的HR、CO、CI、PAWP、MPAP、LVWI、RVWI、RVSWI、DO2I、SO2、PO2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而VO2I与ERO2明显降低(P<0.05或0.01),但SI、LVSWI和PVRI无显著性改变(P>0.05).在吻合靶血管过程中(T4、T5、T6),CI、SI、MAP、LVWI、LVSWI、RVWI、RVSWI、DO2I、SO2、PO2、VO2I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0.01),而HR、RAP、MPAP、PAWP和ERO2则显著增高(P<0.05或0.01).血管吻合完毕后至术毕(T7、T8、T9)各项参数均逐渐恢复至T1水平或明显改善.术后平均6.5+2.3 h拔除气管导管,ICU停留时间为2.6±1.4 d.结论 在可靠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和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下,OPCABG病人可安全地渡过吻合靶血管时的循环波动期,恢复机体的氧供需平衡.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广州,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2):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