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观察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proximal and distal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aliv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中医康复科,广东广州510507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 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流涎 远近配穴针刺法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
目的:观察在口腔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小 儿脑瘫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12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2 例。对照组给予口腔功能训练(30 min/次)、NMES 治疗(20 min/次);观察组在口腔功能训练NMES 治疗后给 予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等,头皮针留针1 h,体针留针30 min, 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分级为Ⅴ级者,金津、玉液两穴点刺出血。以上各项治疗两组均每天1 次,每周治 疗5 次,30 d 为一疗程,治疗3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TDS 分级评定、安全性评价、吞咽障碍 评估及Gesell 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DS 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3.9%(52/62),优于对照组的58.1% (36/62,P <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5/62),优于对照组的69.4%(43/62,P <0.05);观察 组患儿治疗后唇舌运动、咀嚼动作和吞咽功能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Gesell 发育量表 中的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明显提高(均P <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语言行为发育量表评分较 治疗前亦明显提高(P <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发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 组(P <0.05,P <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NMES 治疗小儿 脑瘫流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NMES 的治疗效果,其在提高患儿行为认知能力的同时,可增强患儿口唇、舌、 咽部等肌肉的感觉及运动的协调性,从而明显改善患儿的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中医康复科,广东广州510507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