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Pubmed体系:
Journal Article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州510095
[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北京100191
出处: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7,37(9):971-6.
ISSN:
0255-2930
关键词:
多裂肌损伤
电针
穴
委中
瘢痕面积
肌纤维横截面积
肌磷酸肌酸激酶
白介素-17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组织形态学及磷
酸肌酸激酶(CK)、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每组8 只。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采用0.5% BPVC 肌内注射制备多裂肌损伤
模型;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注射0.9% NaCl 溶液。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穴分别电针“委中”与“肾俞”穴,选
用疏密波,频率2 Hz/10 Hz,电流强度1~2 mA,持续20 min;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电针干预14 d 后,
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法(Masson)观察多裂肌炎细胞计数、瘢痕面积和肌纤维横截面积
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K 活性和IL-17 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裂肌损伤部位
的IL-17 表达。结果:干预后,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的炎细胞计数、瘢痕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0.01),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减少(均P <0.01);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炎细胞计数、瘢痕面积均少于模
型组(均P <0.01),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模型组(P<0.01,P <0.05)。干预后,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
俞组多裂肌损伤局部的IL-17 表达、血清IL-17 含量及CK 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1);电针委中组和电
针肾俞组多裂肌中IL-17 的表达、血清IL-17 含量及CK 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 <0.01,P <0.05);与电针肾俞组比
较,电针委中组下调IL-17 的趋势更明显(P <0.01)。结论:电针“委中”穴可通过下调血清CK 和白介素-17 的
过度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多裂肌的良性修复。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4052
PubmedID:
29354919
第一作者:
邹德辉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通讯作者:
张 莉;霍则军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邹德辉,陈玉佩,刘 通,等.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形态学及CK、IL-17 表达的影响[J].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7,37(9):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