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2]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
[3]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结核病防治科
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4]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5]暨南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
[6]华南理工大学轻工食品学院
[7]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检验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细胞因子类
动态变化
摘要: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方法
从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及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19~50岁,平均(30±9)岁。肺结核患者按门诊顺序纳入,采用我国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并根据疗程结束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完成治疗组(治愈或者临床治愈)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29岁和未完成治疗组(治疗失败或需延长治疗)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32岁。采集入院时、治疗后2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外周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
所有纳入病例的IFN–γ在入院时、2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22.2和22.3 ng/L;TGF–β的含量分别为169.1、142.3和123.2 ng/L;IL–4的含量分别为65.0、28.7和31.9 ng/L,3种细胞因子水平随疗程的延长而显著降低(t=2.67, 2.35及3.41,均P<0.05);6个月末时,完成治疗组IL–10显著升高,达12.9 ng/L,未完成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完成治疗组的IL–4水平降低(5.4 ng/L,P<0.05),而未完成治疗组无变化;完成治疗组Th1/Th2(IFN–γ/IL–4)入院时为0.70,2个月末为1.21,6个月末为1.34(t=6.32,6.03和5.85,均P<0.05),而未完成治疗组分别为0.64和0.75(t=3.7,P<0.05),完成治疗组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未完成治疗组(t=7.11,P<0.05)。
结论
IFN–γ及TGF–β等Th1型细胞因子或Th1/Th2降低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基金:
国家“十二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2014ZX10003002-003); 广东省卫生科技项目(C2013008); 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201444-10);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余美玲,郭卉欣,王云霞,等.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08):58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