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71例CKD 3~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及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CKD 3~5期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湿浊证占比最高;CKD 5期患者中,湿浊证占比最高,Ll-4椎体的骨密度(BMD)值最低,与3期、4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浊证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湿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浊证骨质疏松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非骨质疏松患者的高血脂占比高于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5期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湿浊证、PTH水平、高血压水平均具有相关性,并且湿浊证具有最高的危险性(OR=0.187,95%CI为0.055~0.641,P=0.008).结论CKD患者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存在差异,其中湿浊证与骨质疏松发病密切相关,PTH与CRP可作为CK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伴骨质疏松发生的客观生化指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