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茯苓通阳内涵及临床运用探析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茯苓 通阳 考源 内涵 临床运用

摘要:
通阳法即治疗阳气不通的法则,凡使阳气通达、气机运行通畅的治法均可归纳至通阳法的范畴。通阳法肇始于华佗《中藏经》,经《伤寒论》及金元明清医家逐渐完善,至叶天士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其理法方药日臻成熟。茯苓是临床常用的利水渗湿药,祛水湿、化痰饮、利小便,且具有补益之功,其"性浮而升、功降而下"的特点与通阳理论相契合,在通阳法中得到广泛应用。除淡渗通阳外,茯苓在辛热通阳、柔剂通阳中均可配伍使用,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