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Effect of tiaoren tongdu acupuncture method on fractional anisotropy of diffusion densor imaging and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2]深圳市中医院放射影像学科 [3]深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4]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梗死 调任通督针法 弥散张量成像 上肢运动功能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各向异性分数(FA)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调任通督针法,主穴:百会、水沟、承浆、关元、气海、中脘、神庭、命门,配穴:患侧肩髃、尺泽、后溪、委中、足三里、太冲,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E-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DTI观察两组患侧梗死灶、内囊后肢、大脑脚及健侧对应部位FA值,并计算相对各项异性(rFA)。结果:治疗后两组UE-FM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对照组P<0.05,针刺组P<0.01),且针刺组治疗前后UE-FMA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梗死灶FA、rFA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刺组梗死灶和患侧内囊后肢治疗前后FA、rF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UE-FMA差值与本组各部位的rFA差值均呈正相关(P<0.05),且均以患侧内囊后肢相关性最强(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法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上肢活动功能,内囊后肢rFA结合UE-FMA可用作评价针刺对脑梗死后上肢活动的疗效。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