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中医药治疗的糖尿病肾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4]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广州 510010
出处:
ISSN: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预后风险因素 列线图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在中医药治疗下糖尿病肾脏病(DKD)的预后风险因素,建立并验证DKD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应用于临床。方法搜集2011年至2016年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诊断为DKD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进入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为终点事件,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训练集中与DKD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重复1000次采样对训练集进行内部验证,然后利用验证集完成外部验证。一次性指数(C-index)及校正曲线用以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纳入DKD患者340例,训练集共238例,验证集共102例。训练集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63(95%CI:20.23-33.80)个月;验证集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37(95%CI:18.93-38.50)个月。湿热证、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利尿剂的使用与DKD的预后相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构建DKD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8(95%CI:0.74-0.82),外部验证的C-index为0.79(95%CI:0.73-0.85)。DKD患者分别于1、2、3年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校正曲线提示在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DKD患者的中医辨证为湿热证、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利尿剂的使用是影响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的风险因素。通过验证,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相关,对临床预后评估有一定帮助。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4]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广州 51001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