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的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12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古今医案云平台 血脂异常 中药复方 组方规律 网络药理学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的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血脂异常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文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核心药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结合文献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相关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取交集后通过DAVID 6.8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分析,并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共纳入文献969篇,涉及790首方剂、316味中药。结合数据分析结果,获得核心药物:净山楂、丹参、泽泻、茯苓、决明子、白术。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靶点有420个,血脂异常疾病靶点1767个,交集靶点132个。"核心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的活性成分共有62个,包括槲皮素、24-乙酰泽泻醇A、丹参酮ⅡA、茯苓酸、白术内酯Ⅰ等。KEGG富集通路共有91条,其中与治疗血脂异常相关的通路有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多用健脾益气之药补虚,兼用活血化瘀、利湿泻浊、清肝通便之药治标。核心药物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存在分子靶点、化学通路层面的理论及实验依据。临床治疗可参考本研究获取的用药规律及药物作用机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6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