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对首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完成的168个首次IUI周期临床资料及术前3个月内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AB阳性率)分为:AB阳性率<30%组(132例)和AB阳性率≥30%组(36例),比较两组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预测IUI临床妊娠的价值.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妊娠组(34例)与未妊娠组(134例),将临床妊娠患者分为自然流产组(8例)与未流产组(26例),比较其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结果 AB阳性率<30%组与AB阳性率≥30%组的首次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自然流产组与未流产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不能预测IUI临床妊娠(AUC=0.554,95% CI:0.449-0.660,P=0.328).结论 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对IUI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