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心房大小、心房容积指数、预后的关系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Atrial Size, Atrial Volume Index and Progno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中医证型 心脏超声 预后 相关性

摘要:
目的 探究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心房大小、心房容积指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280例心房颤动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心脏超声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中医证候积分,分析心房颤动病人心脏超声参数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SF-36评分差值绝对值;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术后6个月内心房颤动复发情况。结果 280例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心阳虚衰证(37.86%)、气阴两虚证(26.43%)、痰浊阻滞证(14.64%)、心脉瘀阻证(12.14%)、心肾阳虚证(8.93%);心阳虚衰证病人LAD、LAVI、LVESD、LVEDD、中医证候积分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且痰浊阻滞证病人LAVI高于气阴两虚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P<0.05);LAD、LAVI、LVESD、LVEDD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心阳虚衰证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SF-36评分均低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P<0.05);心阳虚衰证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心房颤动负荷差值绝对值较气阴两虚症、痰浊阻滞、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高,SF-36评分差值绝对值均低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P<0.05);心阳虚衰证病人复发率(21.70%)高于气阴两虚证、痰浊阻滞证、心脉瘀阻证、心肾阳虚证病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以心阳虚衰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衰证病人左心功能降低更明显,预后相对其他证型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6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