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名老中医用清热凉血药治疗银屑病的组方规律和作用机制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 [2]广东省中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银屑病 清热凉血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摘要:
目的 探讨清热凉血药在名老中医治疗银屑病中的组方规律,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为银屑病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出若干本中医著作中名老中医用清热凉血药治疗银屑病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计算中药用药频数,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的Apriori版块和R软件的arules、arulesViz插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取核心药物在TCMSP数据库获取有效活性成分,在SwissADME平台进行药动学参数筛选,并将活性成分导入至SWisstargetprediction中预测药物靶点。在Gene Card、TTD、DrugBank、Dis Ge NET、OMIM等疾病数据库中获取银屑病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3.8. 2中的BisoGent插件和CytoNCA插件进行核心作用靶点筛选,所得核心靶点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181个方剂,涉及215种中药,用药频次≥17的高频中药有35种,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生地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最常用的药对配伍是生地黄-牡丹皮,提升度最高的药物配伍是金银花-连翘。核心药物配伍是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它们共有62个有效成分,关键成分可能是异戊酰紫草素、乙酰紫草根素、黄芩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其中筛选出376个核心靶点。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核心药物可能通过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和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 治疗银屑病方剂使用清热凉血药为主,同时辅以活血化瘀、养血解毒、祛风止痒、破血祛瘀之法,且注重祛邪不忘扶正。核心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异戊酰紫草素、乙酰紫草根素、黄芩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调节免疫反应、调控转录水平、血管损伤修复的作用。本研究可为银屑病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