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es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关键词: IgA 肾病 中医证型 临床指标

摘要: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68例IgA肾病患者在随诊中辨证使用中药治疗,统计所有患者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168例IgA肾病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虚证(45.2%)、气阴两虚证(39.9%)、脾肾阳虚证(10.7%)和肝肾阴虚证(4.2%),兼证中血瘀证(46.3%)、湿热证(42.3%)最常见,其次是水湿证(6.0%)、风热证(3.0%)和浊毒证(2.4%)。(2)临床特征:脾肾阳虚证组患者的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水平低于其他中医证型组(P<0.05)。(3)病理分型:脾肾阳虚证组的Lee-Ⅴ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T2)、新月体形成(C1—C2)的比例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组(P<0.05)。(4)临床预后:门诊随诊6个月后,各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基线相比,均有所下降,脾肾阳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中医证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组有12例(66.6%)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其他中医证型组(P<0.05)。(5)牛津病理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168例IgA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S、T、C,尿红细胞计数与M、C,血肌酐与S、T、C,血尿素氮与T、C,血尿酸与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肾功能损害、牛津病理分型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脾肾阳虚证患者肾功能恶化及组织病理改变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