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广东地区大肠息肉发病位置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了解不同人群大肠息肉发病特点。【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76例大肠息肉患者,统计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发病部位及中医证候资料,进行横断面回顾性分析。【结果】(1)大肠息肉患者中,全结肠型发病率最高(占42.24%),其次为左半结肠型(占33.90%),右半结肠型发率最低(占23.86%);发病部位以直肠(占44.86%)、乙状结肠(占39.04%)和横结肠(占37.90%)多见。(2)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大肠息肉发病类型不同(P=0.001),青年人群以左半结肠型多见(占49.53%),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以全结肠型和右半结肠型发病率较高。(3)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滞证最多见(占78.08%),其次为脾胃虚弱证(占10.38%)和湿热瘀阻证(占8.56%);不同性别人群中医证候分布不同(P (0.001),男性患者的湿热瘀阻证(占13.91%)较女性多见(P (0.05),而女性患者的脾胃虚弱证(12.77%)较男性多见(P (0.05);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不同(P (0.05),青年人群以脾虚湿滞证多见(占86.92%),中年人群以脾虚湿滞证(占78.51%)和湿热瘀阻证(占11.34%)多见,老年人群以脾虚湿滞证(占75.58%)和脾胃虚弱证(占12.44%)多见。【结论】大肠息肉的筛查应注意发病位置的差异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以提高检出率;大肠息肉以脾虚湿滞证为其常见中医证候,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不同,临床应结合分布特点加以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