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120
大德路总院
大学城医院
珠海院区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
广东省中医院
[2]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060
[3]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反流性咽喉炎
中医证型分布
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反流体征评分量表
摘要: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95例LPRD患者进行调查填表,了解其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辨证,将所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辨证共得7个证型:肝胃不和证(34.36%)、肝郁脾虚证(22.56%)、脾胃虚弱证(14.36%)、肝胃郁热证(10.26%)、痰气交阻证(8.72%)、胃阴亏虚证(5.64%)、气滞血瘀证(4.10%).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证患者病程多小于6月;肝郁脾虚、胃阴亏虚证病程多为1~5年,脾胃虚弱证病程多为5~11年.脾胃虚弱以饮食因素及饮酒为主要诱因;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阴亏虚则以烟酒及情志因素为主.肝郁脾虚证与脾胃虚弱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胃阴亏虚证与痰气交阻证咽喉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胃阴亏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是反流性咽喉炎的主要证型,各证型病程、诱因、RSI总分和RFS总分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30319c)
基金编号:
20130319c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12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朱任良,钟秀婷,陈文勇,等.反流性咽喉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6,48(07):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