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小动物PET-CT在大鼠臂丛根性撕脱脊髓损伤的应用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臂丛根性撕脱伤 小动物PET-CT 动物模型 脊髓损伤

摘要:
目的探究使用小动物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诊断大鼠神经根撕脱导致的脊髓损伤的程度。方法对正常SD大鼠,通过尾静脉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8F-FDG,筛选最优注射方式及剂量;随后,建立SD大鼠右侧全臂丛根性撕脱模型(BPRA组)并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对术后2周大鼠进行18F-FDG-micro-PET-CT成像检测,计算脊髓节段每克组织放射性占注入量的百分比(%ID/g),比较BPRA和假手术组大鼠C5~T1脊髓组织18F-FDG摄取差异。结果尾静脉注射1μCi/g的示踪剂18F-FDG,40 min后进行micro-PET-CT扫描其效果最佳;假手术组大鼠下颈段脊髓节段18F-FDG摄取均匀,而右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2周,BPRA模型组颈段脊髓18F-FDG摄取高亮范围增大,脊髓C5~C8、T1节段18F-FDG摄取率(%ID/g)为0.69±0.04与假手术组(0.60±0.02)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8F-FDG 1μCi/g联合micro-PET-CT成像技术能够监测臂丛撕脱伤后在体的脊髓组织的病理反应所引起的局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代谢变化,为该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工具及临床病程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