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120
大德路总院
珠海院区
病理科
病理科
广东省中医院
[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病理科,广东珠海519000
珠海院区
病理科
珠海病理科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差分化细胞群
肿瘤芽
摘要:
背景与目的:基于分化程度的组织学分级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上存在局限性,寻找更多的形态学指标将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分层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探讨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标本101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7例,年龄29~86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大小1.5~9.0 cm,平均4.5 cm,左半结肠癌42例,右半结肠癌21例,直肠癌38例。在光镜下观察H-E切片中结直肠腺癌PDC数量并进行分级,分析PDC分级与结直肠腺癌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中,PDC分级G1级为42例(41.6%),G2级为29例(28.7%),G3级为30例(29.7%)。结直肠腺癌中PDC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血管侵犯、神经侵犯、远处转移分期及肿瘤芽(tumor budding,TB)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DC与结直肠腺癌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DC有可能是继TB之后的另一个比传统组织学分级更为有效的预后指标。识别和评估结直肠腺癌中PDC分级可以更好地预测结直肠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更加准确地指导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基金:
珠海市医学科研项目(ZH2401330210005PWC)。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病理科,广东珠海51900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病理科,广东珠海5190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彭辉,张志发,朱贤强,等.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09):81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