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运动学习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作用研究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电针 运动训练 突触再可塑性 运动学习 运动皮层兴奋性

摘要:
目的:比较电针、运动训练与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健康受试者运动学习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突触再可塑性的影响效应。方法:招募12名健康受试者,采用同体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其先后分配至电针组(EA组)、运动训练组(MT组)及电针结合运动训练组(EA+MT组),每组间隔至少2周的洗脱期。EA组予电针左手合谷30 min,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0.5~1 mA;MT组进行左手运动训练,时间约30 min;EA+MT组先予电针再进行运动训练。观察EA组及EA+MT组干预前(T0)、干预后(T1)、电针后30 min(T2),MT组T0、T1时间点凹槽钉板测试(GPT)完成时间,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记录受试者运动诱发电位(MEPs)平均波幅、静息运动阈值(rMT)及潜伏期。结果: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MT组T1时间点及EA组、EA+MT组T2时间点GPT完成时间缩短(P(0.01,P(0.05),3组T1时间点及EA组、EA+MT组T2时间点MEPs平均波幅均升高(P(0.05,P(0.01);与本组T1时间点比较,EA组、EA+MT组T2时间点GPT完成时间缩短(P(0.05,P(0.01),EA组T2时间点MEPs平均波幅均升高(P(0.05);EA+MT组T2时间点GPT完成时间短于EA组(P(0.05)。3组各时间点rMT及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状态下,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运动学习具有叠加效应,对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没有协同效应。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6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