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生显着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 [3]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诊断

摘要:
目的 评价传统非侵入性纤维化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行肝脏病理检查且同时符合CHB和M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99例。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对各无创诊断方法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FibroScan、GPR、APRI、FIB-4、LPRI对CHB合并MAFLD的诊断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将联合模型与5种指标单独应用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采用Delong检验对各无创诊断方法进行AUC的两两比较。结果 无或轻度肝纤维化组(S0~S1)19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S≥2)301例。S≥2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高于S0~S1组,其中ALT、AST、GGT、TBil、GPR、FIB-4、APRI、LPRI、LS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PR、FIB-4、APRI、LSM、LPRI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4、0.449、0.553、0.580,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PR、FIB-4、APRI、LSM、LPRI单独应用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704、0.715、0.740、0.787、0.802;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GPR、FIB-4、APRI、LSM的联合模型LGAF,LGAF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为0.814;将LGAF分别与GPR、FIB-4、APRI、LSM、LPRI的AUC进行比较,除了与LP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84、4.884、4.117、2.120,P值均<0.05)。结论 FibroScan、GPR、APRI、FIB-4、LPRI五项数据模型对CHB合并M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与CHB合并NAFLD发生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相似,对于临床实际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应用有参考及指导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科 [3]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