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专方脑脉解痉汤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术期DC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前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1号方;术后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2号方。对照组:基础治疗+尼莫地平。比较各组入院3 d、7 d、14 d 时DCI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微血栓数目、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二磷酸腺苷(ADP)水平;出院时、90 d 后的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以及总体死亡率。结果14 d时评价56例,死亡4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90 d随访终点评价病例数为54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失访1例,死亡1例,均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组DCI发生率、NIHSS评分、微血栓数目在7 d、14 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7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F水平在7 d、14 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 ADP水平在7 d、14 d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计死亡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脉解痉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抑制PAF及ADP活性,减少微血栓的形成,降低aSAH 患者DCI发生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