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等中文数据库及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收集雷公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涉及761名患者。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在提高总有效率(RR=1.55,95%CI[1.08,2.25],Z=2.35,P=0.02)、降低24h尿蛋白定量(SMD=-0.41,95%CI[-0.70,-0.11],Z=2.71,P=0.007)方面优于常规西医疗法。免疫抑制药物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在提高完全缓解率(RR=1.80,95%CI[1.47,2.19],Z=5.72,P(0.000 01)和总有效率(RR=1.33,95%CI[1.12,1.57],Z=3.30,P=0.001)以及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SMD=-0.73,95%CI[-1.02,-0.44],Z=4.93,P(0.000 01)方面优于单纯免疫抑制药物。雷公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月经紊乱、血糖升高及增加感染风险等方面。【结论】雷公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在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总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的方面显示一定优势,但因纳入研究的证据级别较低,结论尚需高质量的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