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穴位的电针电兴奋性与贝尔面瘫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Correlation of the electric excitability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acupoints and the prognosis of Bell's pals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针灸科,广东广州51063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贝尔面瘫 面神经损伤 电兴奋性 电针 预后

摘要:
目的: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面部不同穴位的电针兴奋性与贝尔面瘫预后相关性差异。方法:回 顾性分析93 例贝尔面瘫患者,针刺穴取患侧攒竹、阳白、迎香、地仓、下关、牵正,以攒竹-阳白为A 组、迎香- 地仓为B 组、牵正-下关为C 组,予电针治疗,连续波,频率1 Hz,治疗时间30 min,隔日1 次,治疗至面神 经功能完全恢复或于起病16 周时进行终点结局评价。收集患者起病第8 天A 组、B 组、C 组的电兴奋性分级及 性别、年龄、面神经病变节段、2 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与预后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及C 组电针的电兴奋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型糖尿 病、面神经病变节段,A 组及B 组电针电兴奋性与预后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 组 及B 组电兴奋性是贝尔面瘫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OR 值分别为8.410(1.176-60.113)、12.589 (1.355-116.922)。结论:攒竹-阳白、迎香-地仓的电针电兴奋性反应可成为贝尔面瘫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可 早期鉴别面神经损伤程度较重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针灸科,广东广州51063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