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讨足三里循经传导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propagated sensation effects at Zusanli (ST 36)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RIPPER 算法 循经传导效应

摘要:
目的:尝试借助人工智能探讨足三里循经传导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广州中医药大学在 读本科生、研究生受试者272 例,记录其基本信息包括中医体质分类、体质量指数分级、脉象、舌苔、舌质、 面色。以及采用不同规格针具及针刺手法针刺足三里后最终是否产生循经传导效应。运用重复增量修剪算法 (RIPPER)对结果进行预估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的规则。结果:①阴虚质者往往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55 例, 其中有1 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②平和质者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39 例,其中有0 例被错分, 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③痰湿质合并舌苔为薄白者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31 例,其中有8 例被错分,即未 出现循经传导效应);④痰湿质合并舌质为淡者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7 例,其中有2 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 经传导效应);⑤特禀质者全部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6 例,其中有0 例被错分,即未出现循经传导效应);⑥其 他体质类型或体质和症状的组合不出现循经传导效应(共134 例,其中有4 例被错分,即出现循经传导效应)。 模型对测试数据的分类准确率达94.49%。针具规格的不同和针刺手法的不同与循经传导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均P>0.05)。结论:体质可能是循经传感效应出现与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