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2]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临沂276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荆防颗粒
冠状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技术研究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在TCMIP、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荆防颗粒药材的性味归经及成分,并通过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成分对应的靶点信息;在Gene Cards数据库中收集冠状病毒相关靶点。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材-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图,筛选荆防颗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荆防颗粒活性成分139个,与冠状病毒共同的靶点27个,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发现,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成功构建了"药材-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网络中的关键成分如β-谷甾醇、啤酒甾醇、异鼠李素、橙皮素、木犀草素等与关键靶点VEGFA、IL6、TNF、PPARγ、APP、ACE2及SARS-Co V-2 3CL水解酶的亲和力较好。结论荆防颗粒通过多味中药配伍发挥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其抗冠状病毒感染机制可能是通过β-谷甾醇、啤酒甾醇、异鼠李素、橙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作用于VEGFA、IL6、TNF、PPARγ、APP等靶点,调控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实现。
基金: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7CXGC1308):基于数据挖掘和药效成分定向快速分离技术单元的中医药抗病毒成分筛选关键技术研究;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8CXGC1305):基于精细化生产和临床精准给药的中医经方现代制剂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
基金编号:
2017CXGC1308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文璐,张怡萍,牟艳芳,等.基于生物信息技术的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疾病机制探析[J].中草药.2020,51(15):3937-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