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

CT differentiation of pelvic tumors with the fibrovascular septa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佛山 528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放射科广东广州 510120 [3]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广东佛山 528000 [4]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海口 570311 [5]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南海 528251
出处:
ISSN:

关键词: 纤维血管间隔 盆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无性细胞瘤7例,年龄均<20岁;平扫3例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各2例病灶内分别间杂小斑片状、条片状坏死,5例病灶内见小斑点状、小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 CT值净增值范围:3~20HU,中位数:6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内胚窦瘤5例,其中,4例年龄<20岁,1例41岁;平扫3例呈囊实相间“蜂窝状改变”,各1例中央分别见大片状坏死、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 CT值净增值范围:3~13HU,中位数:7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部分“蜂窝”范围缩小;浆膜下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年龄均≥46岁;平扫密度欠均匀,内夹杂斑片状低密度影,略呈“地图样”改变,1例病灶外周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后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净增值分别为:74HU、40HU、58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微下降;各2例、1例内胚窦瘤伴邻近淋巴结、盆腔转移,1例侵犯邻近输尿管;仅1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内胚窦癌血清AFP、4例无性细胞瘤血清β-HCG明显升高。结论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并不仅仅见于卵巢无性细胞瘤,还可见于内胚窦瘤及少数浆膜下/阔韧带肌瘤,其CT表现各有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年龄及癌标可明确诊断。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东佛山 5280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