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区域定位与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到2010年4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1例(284节段),男162例,女99例;年龄14~67岁,平均42.1岁;病史1~38个月,平均14.6个月.体力者35例,中度体力者133例,轻度体力者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或CT片(MRI188例,CT 73例),从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依据胡有谷区域定位法对突出椎间盘进行影像区域定位描述.分析不同影像区域定位患者发病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不同影像区域定位患者发病时功能状态的差异.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位于矢状位Ⅰ层151个节段(53.2%)、Ⅱ层11个节段(3.9%)、Ⅲ层122个节段(43.0%);横断位1区7个节段(2.5%)、2区209个节段(73.6%)、3区61个节段(21.5%)、4区7个节段(2.5%);冠状位a域78个节段(27.5%)、b域162个节段(57.0%)、c域41个节段(14.4%)、d域3个节段(1.1%).发病时ODI 20%~ 90%,平均56.91%± 13.62%; JOA评分0~24分,平均(13.57±4.68)分;疼痛VAS评分3~10分,平均(6.09±1.89)分.矢状位、横断位、冠状位不同影像区域者的ODI、JOA、疼痛V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胡有谷区域定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区域定位以Ⅰ层、2区、b域多见.不同影像区域定位者发病时的功能评分无差异,影像学上突出椎间盘的空间位置与患者发病时的功能状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