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MRI征象及其在纵向随访中的变化与转归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肝再生结节 肝细胞异型增生结节 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后肝硬化结节MRI特征及其在纵向随访中的影像学变化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HB后肝硬化患者2次以上腹部MRI,根据首次MRI诊断结果分为肝再生结节(HRN)组(n=68)及肝细胞异型增生结节(HDN)组(n=12),分析其特征改变及进展为肝细胞癌(HCC)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N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0.5个月,恶变率32.35%(22/68);HDN组中位随访时间39.0个月,恶变率为16.67%(2/12)。首次MR显示HRN组67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DWI、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均呈等信号;HDN组T1WI 9例呈等信号、3例呈高信号,T2WI显示10例呈等信号、2例呈高信号;DWI均呈等信号;动脉期4例呈等信号,8例呈高信号,延迟期10例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随访结束时24例恶变,T1WI示21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T2WI、DWI均呈高信号,增强MR动脉期20例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延迟期23例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结论肝硬化结节转归具有多样性,增强MR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T2WI及DWI信号逐渐增高可提示其恶变。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201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45 更新日期:2024-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广东省中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